发布时间:2021-08-04 00:00:00 浏览:1452 作者:徐辉、周晓芳
七月初,在祁连山南麓腹地,满目疮痍的木里矿区煤炭露天盗采现场,采坑主体治理已经基本完成,灰色的高寒冻土大地上,冒出点点新绿。此刻,江苏研究院青海木里项目部14名成员,连续奋战70多个日夜,深入7个矿坑、经手16000多个车辆、采集9.2万个子样、检测2900多件样品、出具13500组实验数据,作为总局参战木里项目整建制完胜归来的队伍,为完成高寒高原矿区覆土复绿工程提供了高质量的检测技术保障,坚决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的重要讲话和对祁连山生态保护、木里矿区生态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出色的完成了该项艰巨任务。
勇挑重担 金戈铁马启征程
两个多月前,江苏研究院青海木里项目的第一批技术人员来到木里矿区,历经大规模、破坏性的煤矿露天非法开采,原生态的高寒草原遭受巨大创伤,山体伤痕累累,令人触目惊心。此时,总局青海木里指挥部的技术专家已经在矿区战斗了近一年,祁连山生态保卫战到了最关键的覆土复绿阶段。
木里矿区地处海拔4200米的青藏高原,高海拔、高严寒,植被恢复极其困难。羊板粪、有机肥和牧草专用肥作为覆土种草复绿的重要物资,对质量的要求极高、对复绿后的持续生态修复至关重要。江苏研究院作为总局的检测中心、科研机构,义不容辞承担起复绿物资有机肥料的检测任务。
覆土复绿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风险高,种草的黄金窗口期短,全局上下决战40天,确保覆土复绿主体工程按期顺利完成。江苏研究院党委积极响应总局党委号召,抽调十四名技术骨干赶赴项目现场。
江苏徐州到青海木里,2000多公里,经过三天的长途跋涉,即便做足了心理准备,但到了现场,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青年突击队还是感到了巨大的压力:时间紧、任务重、交通困难,在高原高寒冻土地区进行大规模的生态修复尚无先例,我们的技术人员没有大批量肥料检测的经验……这些困难横亘在大家面前,更激发了科技工作者的昂扬斗志。院党委书记、院长张谷春在现场与项目人员共勉:既要抱定“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信念,也要发扬“三光荣、四特别”的地质行业优良传统,并立下军令状,项目部兵分两路,一组当天上山采样、一组在山下筹备实验室。
精神传承 咬定青山不放松
木里项目现场采样组由1名博士和7名硕士组成,是一支高层次高学历的年轻队伍。走进项目部,队员们坐在小板凳上,缩分、贴标、打包,装袋,分工明确,效率极高,俨然一首和谐乐章。可实际上,高寒缺氧、气候恶劣,在9号坑采样时,大雪没过了膝盖,大家用胶带缠住了雨靴,脚冻到麻木没有知觉;太阳出来了,白雪刺眼,风寒刺骨。为了保证及时处理样品、第一时间将数据反馈给项目部,队员们从天微亮干到天乌黑,他们白天采样,晚上整理资料,工作任务极其繁琐,但他们凭借着“缺氧不缺精气神 海拔高境界更高”的精神动力和政治担当,保质保量完成检测任务。
如果说山上的采样组是一个高学历的作战团队,那么山下的测试组就是一支巾帼不让须眉的“娘子军”。6个平均年龄20多岁的姑娘,晚上7点开始接样做实验,凌晨三点休息、早晨八点上班。西宁的白天,到了夜晚九点太阳才会落山,她们每次走出实验室已是夜深人静,带着浑身羊粪味和恶臭的有机肥味,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宿舍;夜里两点左右,轮流值班更换烘箱里的样品。就这样,整整73天,不落一件样品,不错一个数据,她们以实际行动接过江苏研究院六十五年发展的接力棒,传承了老一辈地质人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赓续了检测技术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党建引领 立足岗位促成长
木里项目部成员凯旋时,江苏研究院党委召开项目专题座谈会,并在单位的液晶屏上打出“热烈欢迎可爱的木里项目组成员胜利归来”。
确实,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在这次座谈会上,说到、听到最多的词语就是“党员”、“成长”、“进步”、“感恩”。项目成员袁士焱是刚入职的硕士研究生,在项目上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他腼腆的介绍:“采样要爬到羊板粪堆上,有时候风雪大,整个人就栽进粪堆上,有一次趁着下山洗了澡,非常开心。木里很苦,但是也很美,锻炼了我吃苦的精神。项目上成立了党员突击队,有一批带头奋战的共产党员,为了完成任务任劳任怨,我们的组长张立,克服高反70多天一直呆在项目现场,我要向他们学习!”
章梅和周晓芳是90后的研究生,也是山上整个项目部仅有的两名女同志,有人善意的调侃:山上这么苦,女同志也来采样?瘦小的章梅有股不服输的劲头:工作需要,女同志也能顶半边天!
黄文魁博士说:艰苦的地方也是美丽的地方;现场采样组组长张立说:在青海木里项目部,无论什么时间,无论多么恶劣的天气,只要有样品,我们一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项目技术负责人徐辉说:刚到青海木里,我们没有一点底气,思想压力巨大;奋战70多天,高质量的完成检测任务,我们感到,没有什么干不成!
一言一语,有骄傲、有欢乐、有压力、有挫折,唯独没有一个人提出“辛苦”、“掉队”,这就是最可爱的人,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新时期青年一代“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
木里归来 生态环境谱新篇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江苏研究院坚持把实现高质量发展贯穿党史学习教育全过程,融会贯通汲营养,学思践悟求实效,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发扬“艰苦奋斗、敢打硬仗、迎难而上、勇于创新”的木里精神,不断挑战自我,实现了一个又一个零的突破:首次承担了江苏省国情资源大调查,开展山东某矿业集团煤基固废资源化综合利用研究,连续中标山东省地下水环境调查和场地环境调查项目,成功申报有机肥料CMA扩项认证,全力推进陕西某硫铁矿水污染治理项目,积极参与总局碳中和研究院建设……科技创新越来越接地气,生态环境市场越来越宽广,以实际行动践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目标要求。
木里是一个丰碑,江苏研究院六十五年光荣传统得以升华;木里更是新的起点,年轻的江苏研究院人更加意气风华坚毅前行!
木里天冷,但比不上我们科技创新只争朝夕的火热激情;木里山高,更高不过江苏研究院高质量发展的昂扬斗志。木里天蓝,那是我们的星辰大海;木里新绿,是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