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练技能,做攻关夺隘的科技先锋——记第五届金罗盘奖获得者物探院孟凡彬

发布时间:2022-09-20 11:24:28 浏览:4460

微信图片_20220920112234.jpg

孟凡彬,现任物探院矿井物探事业部经理、党支部书记,兼任物探院科技部副主任,参加工作十五年来,他践行“三光荣”“四特别”地勘精神,奋战在煤矿及油气地震地质勘探工作一线,不怕苦、不怕累,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付出着艰苦的努力,获得了干部职工的高度赞扬和业界广泛认可。

收获源于付出,孟凡彬先后荣获总局“五一劳动奖章”“青年岗位能手”“物探优秀人才”“科技创新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今年8月,喜获中国地质学会第五届野外青年地质贡献奖——金罗盘奖。


奋战一线,争做物探标兵


2007年6月,孟凡彬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入职物探院,长期扎根于生产项目野外一线,从事煤矿地震勘探工作及煤层气勘查工作。“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求自己先做好;无论遇到什么困难,自己首先要迎难而上,扎扎实实地工作”是他始终坚持的工作标准。

十五年来,孟凡彬把挫折当机遇,把困难当财富,不断积累和丰富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参加地震勘探项目30多个,投标设计项目近百个。无论是工作任务重、强度大,还是干最苦最累的差事,他时刻不忘自己既是项目负责人又是战斗员的责任,烈日、风雨、高山、黑暗都不能阻拦和影响他勘探的脚步和信心。  

凭着一颗赤诚的心,孟凡彬执着地追求着自己的事业。在大同马道头项目实施过程中,为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他不怕地形复杂,不顾烈日暴晒,实地踏勘,对现场的每个技术环节进行监督、指导,争取在最快的时间里解决技术难题。在刚果(金)项目期间,施工区域天气酷热,难险地形较多,原始森林茂密,泥泞不堪,荒无人烟,还有坑坑洼洼的沼泽,但在施工测线最难的地方总可以看到他的身影。他时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良好的精神状态、扎实的工作作风,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复杂的施工条件带来的种种困难。大同潘家窑项目,面对“一天四季”的天气变化、昏天暗地的风沙,他迎难而上,加班加点,在施工现场指导技术,提前踏勘,遇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无论从技术质量上还是施工效率上,都获得了甲方的高度评价。他从最基础的野外工作起步,从国内走向国际,在煤炭地震地质、油气地震地质、煤层气地震地质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


苦练技能,做攻关夺隘的科技先锋


工作之初,孟凡彬感到实践工作经验匮乏。于是,他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实践,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刻苦钻研业务,积累专业技术工作经验,业务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这一时期,孟凡彬就像一块海绵,源源不断地吸收着知识的养分,先后参加了英语、法语、金属矿产、HSE等培训,以及物探院举办的各种专业培训班。正是夜以继日的学习充电,使他的业务素质有了较大提高,为日后成长为综合型物探人才打下了坚实基础。

几年来,孟凡彬先后承担、参与国家及地方科研项目10个,先后参加国家“十一五”至“十三五”煤层气科技重大专项技术研发。其中,“十三五”国家重大专项——“中低煤阶煤层气甜点区”预测技术研究”“准噶尔、三塘湖盆地中低煤阶煤层气资源评价及选区”两个项目在理论方面进行了重大探索,在弹性模量三参量基础上,进行弹性模量四参量的理论推导,并将进一步完善、应用于生产。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层气四参量基础理论,为煤矿瓦斯治理及煤矿安全开采做出了贡献。


打造专业化团队,助力“数字地球”建设


孟凡彬作为物探院煤田物探领域青年科技骨干,打造了“研发中心创新工作室”。作为工作室负责人,他的技术全面扎实、思路开阔,具有突出的创新精神,善于跟踪国内外煤田物探领域的先进技术,多年来,聚焦煤田物探领域科技攻关,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和成果。搭建煤田地质和煤炭物探“桥梁”,从煤矿地质灾害一线入手,针对煤矿安全生产关切的问题,研发了“基于地震信息预测岩石体力学参数”和“煤层小断层的快速识别方法”,提出了煤田地震数据构造导向滤波与“蚂蚁”+属性融合流程等有效技术方法,跟踪了地质与物探边缘学科的前沿课题,把煤厚和顶底板岩石体力学参数与地震信息紧密联系起来。同时打造了一支以青年研究生为主、专业技术过硬的煤田系统煤层气物探技术研究的专业科研队伍,团队成员不断推动“物探+大数据”平台建设,远程服务系统建设与推广应用,创新“透明工作面”物探技术,实现煤田领域叠前深度偏移处理与深度域直接反演从“0”到“1”的突破。

展望未来,任重道远。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孟凡彬将继续主动担当,求真务实,勇创一流,不断提升创新能力,攀登创新高峰,为把物探院打造成为煤炭物探冠军企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