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总局新闻

为精准扶贫插上科技的翅膀——总局2019年科技扶贫侧记

发布时间:2020-01-06 14:12:54浏览:3288

扶贫要“输血”更要“造血”,科技扶贫是提升“造血”功能的有效途径。2019年,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发挥专业优势,运用科技的力量为定点帮扶的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脱贫攻坚赋能,点燃振兴火种,插上智慧翅膀。

专家支招,推进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

初夏季节,张家川县刘堡镇窑儿村,梁梁峁峁,沟沟壑壑,到处都是长势喜人的乌龙头树。乌龙头树顶端的紫红色“弹头状”幼芽可以食用,口味清脆、味美可口,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多种氨基酸,是药、菜两用的名贵山野菜,被誉为“天下第一山珍”。乌龙头树可以自繁,并可连续多年采收利用,一年可多次采摘。“乌龙头树进入收益期每亩大约能产幼芽200斤左右,收入2000~4000元,进入盛产期年亩产量可以达到600斤以上,收入6000~10000元,比外出打工强多了……”村民们算了一笔账,种植乌龙头,户户的责任田将变为群众不出村的“绿色银行”。这个曾经土地撂荒严重、主导产业缺失的贫困村庄,如今成功开辟了一条特色致富道路。    在张家川县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中,乌龙头种植是重头戏,正日渐成为该县高寒阴湿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新兴产业。

张家川县大力发展乌龙头产业的过程中,当然少不了总局的科技专家。今年5月13日,根据县农业农村局的需求,江苏地质矿产设计研究院专家组一行四人,到张家川县乌龙头生产基地实地考察,为打造张家川县农业特色产品品牌助力。    专家组深入刘堡镇窑儿村、马鹿镇宝坪村、县农业农村局、县自然资源局,听取情况介绍、现场调研、走访群众,就乌龙头产业详细考察调研,并对当地土质、乌龙头根茎叶等进行了现场采样抽检,开展乌龙头生长环境适应性及其品质特性研究。

专家们认为,张家川县属温带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都非常适合乌龙头栽培和种植,有着良好的自然环境优势,应大力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全面提升质量标准、基地建设和农产品生产加工水平,构建品牌农产品营销体系。    时隔4个月,江苏研究院承担的“甘肃省张家川县特色作物乌龙头生理特性及土壤适宜性评价”项目顺利完成,并通过阶段性验收。行业内3位专家对项目的研究意义、取得的成果及工作质量给予了充分肯定,建议进一步深入系统开展适生区土壤地球化学、乌龙头生长特性及产品特性研究,挖掘张家川县乌龙头产品开发优势,为申报“三品一标”优质农产品提供科学依据,助力张家川精准脱贫,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据悉,修改定稿后的报告已于9月10日赠送给县里。该项工作对乌龙头申报国家地质标志产品具有重要作用,将助推张家川农产品品牌建设,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发挥优势,助力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

盛夏时节,张家川县山峦披绿,麦浪滚滚,田野里一片繁忙景象。由北向南流淌的张棉河,如同一条流动的彩带,一头连着上游大山,一头系着石峡水库。夹在两山之间的石峡水库,宛若一面镜子,阳光照射下,山水相映,波光粼粼,美如画卷。

石峡水库不仅“颜值高”,还是张家川最重要的水源地之一,为当地10个乡镇近18万农村居民提供饮用水。

水是生命之源,饮用水源地更需保护。2018年年底,张家川县政府发函请求总局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尽快协助该县编制石峡水库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方案。

总局领导高度重视,迅速安排中化地质矿山总局陕西地质勘查院组织人员赶赴现场进行踏勘,开展石峡水库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工程。随即,陕西院在对石峡水库饮用水水源地水文地质环境条件、污染现状及特征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和水源地保护需求,本着“优质、务实、高效”的原则,编制了工程方案。

在2019年5月25日召开的方案评审会上,行业内5位专家在听取了编制情况汇报后,认为方案合理、措施可行,符合石峡水库水源地保护要求,为政府部门进一步做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了决策依据,一致同意通过评审。7月16日,修订完善后的报告建议书赠送给县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项民心工程的开展,对于做好石峡水库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张家川县生态文明建设,助力脱贫攻坚意义非凡。

实现脱贫攻坚和生态保护的双赢,是总局开展科技扶贫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未来,总局将继续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创新方式方法,让张家川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城更美,绘就张家川生态文明的美丽画卷。

科技力量,为群众撑起安全“保护伞” 

张家川县地处陇西黄土高原与六盘山山地的过渡地带,境内地质构造复杂,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常有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且危害严重。开展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规划工作,对防治地质灾害、保护全县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张家川县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矿山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力度,积极实施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总局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地质勘查企业集团,在助力张家川县地灾治理方面自然是义不容辞。

随着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增加,张家川县原有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已不能满足防治工作的要求,需及时修编。在收到县自然资源局上报的报告后,县政府于2019年6月14日向总局发函请求组织所属单位协助当地修订完善全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在收到文件后,总局领导高度重视立即批示有关单位进行对接落实,8月24日中煤地质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地质调查分公司派专家到县里进行沟通协调。9月10日该公司与张家川县自然资源局签订了《张家川县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规划》修编合同。

在充分收集已有资料,分析研究全县地质灾害时、空、形、害特征和形成机制的基础上,北京地调分公司以遥感解译、地面调查、测绘和工程勘查为主要手段,开展了张家川县全县范围内已有206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核查工作,基本查明区内地质灾害及其隐患点分布、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和发育特征,并对其危害程度进行评价,圈定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危险区,并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建立健全群专结合的监测网络,为防灾减灾提供基础地质依据。按照科学规划、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要求,提出了适宜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11月底,《张家川县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规划(2019年—2029年)》编制完成并送交县里。该规划将为张家川县地质灾害危险区内社会资产和群众生命安全撑起“保护伞”,有助于创造更加安全稳定的社会局面和投资生产环境。

根据县里的需求,总局还安排水文地质局专家于8月8日至9日实地调查了张家川县地热资源发育情况,随后迅速编制了《张家川县地热资源条件论证研究报告》,并于9月10日将报告赠送给县里(报告市场价值10万元);江苏地矿研究院和张家川县农业农村局开展了结对帮扶,在张家川县成立了江苏地质矿产设计研究院甘肃分院,实现“远水”解“近渴”,打通科技兴农的“最后一公里”。

科技扶贫既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也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发力点。一年来,总局充分利用在资源勘查与开发、生态与环境、地理信息、地质技术服务等方面的专业优势,精准施策,按下了脱贫的“快进键”,为张家川县提供“弯道超车”、持久发展的新动力。



上一篇:守初心弘扬敬老情 担使命共筑中... 下一篇:徐小连会见天津市蓟州区副区长李...

联系我们 隐私与安全 法律声明 行业机构 举报邮箱 民企清欠信访 房租减免问题投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羊坊店东路21号中国煤地大厦100038 联系电话:010-63903775 010-63903982 邮箱:zgmtdzzj@ccgc.cn

版权所有:中国煤炭地质总局  京ICP备05010121号  技术支持:北京华瑞天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